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一 引言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高层次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1]。 2017年7月10日,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了“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批示[2]。由此可见卫生管理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高低,是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因素。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是培养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应顺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卫生管理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二 总体趋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背景下,卫生行业的大规模扩张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已然今非昔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卫生机构不得不关注品牌建设、成本控制、公共关系维护等问题,同时对管理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 对于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卫生管理学科的发展、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新型实践模式的构建,也可对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行有益探索,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4]。本文以“卫生管理”、“卫生管理人才”为检索项,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个数据库,筛选出关于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的文章163 篇,其中期刊论文143 篇,硕博论文18 篇,会议报告2 篇(截止2018年12月)。根据对筛选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领域研究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2000年之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分布见图1。(2)研究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围绕市场需求,涉及领域有所扩大[5]。
三 内容分析
(一)主要内容分析
将这163 篇论文进行归类,从目前的研究方向上看,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卫生管理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环境研究、专业人才实践模式研究。
1.卫生管理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如医疗机构的协同整合能力新需求、基层卫生机构对全能型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新需求、政策解读与分析能力新需求[6]。苏岱、刘伊明等人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基层医院代表的调查分析表明随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基层医院要求卫生管理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文字处理能力,同时能掌握处理医疗纠纷相关法律知识[7]。石龙、赵盘珍提出随着“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开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医学院校卫生管理的人才培养应紧跟中国“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步伐[8]。
2.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环境
图1
我国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和发展卫生管理专业,到现在已经接近40年。在这期间我国各高校卫生管理专业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立足具体国情,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大的进步,对推动我国卫生管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办学系统不统一,办学主体比较混乱,专业定位模糊,教学任务和特点不明确,办学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跟风等问题[9]。从学者目前对各学校设置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来看,主要还是简单地管理学、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累加,学生难以从理论中精准把握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融会贯通。当前我国的卫生行业的外部环境仍旧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局限着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岗位竞争激烈、用人单位观念落后、晋升机制不完善。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新出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提到的:要建立一支职业化很强的卫生事业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的目标,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各校专业特色、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不断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