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自组织学习系统模式构建及评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2]。未来发展中,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3]。如何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教育问题[4]。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等医学知识,同时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管理理论;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实践管理技能。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支撑。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研究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5-6]。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构建自组织学习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对时代发展变化的应对能力[7-8]。

1模式构建

自组织学习系统模式的建立包括培养目标、模块划分、阶段划分和方法嵌入四个方面。系统模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分解为理论性模块、分析性模块和应用性模块;对学习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分解为课下初探、课堂全面深入探讨、课后延续及扩充、假期实践性认知。针对不同模块内容和不同阶段,嵌入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构建学生自组织学习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图1自组织学习系统模型

1.1培养目标

自组织学习系统以学生个人为活动主体,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动能,借助教师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独立思考、创新研究、论文写作、沟通表达以及计算机操作等学习技能,最终形成高效内化的自主学习能力。

1.2模块划分

将课程按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对于后期学习方法的嵌入,实现高效学习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卫生经济学为例,将学习内容分成理论性、分析性和应用性三大模块:

理论性模块以理论为核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其划分注重普适性、理论性,包括价格及供求理论、市场理论、消费理论、成本理论、分配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公平效率理论等。

分析性模块以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对问题的剖析,即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根源及成因,捋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轻重缓急。卫生服务市场特征分析、卫生费用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医疗机构成本分析、健康保障筹资及支付制度比较分析等都划分在分析性模块。

应用性模块侧重于实际应用,如运用相关的技术或模型,给出能直接影响到卫生政策制定的结果或结论,包括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总费用预测、卫生经济评价、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等。

1.3阶段划分

模式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前初探、课上探讨、课后延展、假期实践四个阶段。

课前初探阶段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预先自学相关知识。该阶段要求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后对下次课程进行趣味性、应用性、重要性的引入。可借助作业、案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课上探讨即在课上讲授的同时,师生展开相关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是学生的兴趣点或疑惑,也可以是教师设定的相关主题。讨论的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也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式随机发言。该阶段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包括主题的确定、讨论的方向、对进度的整体把握、关键知识点的融入以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等,要求确保学生发言的自由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因此,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课后延展阶段在课后进行,其完成程度和效果主要依赖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延展内容的趣味性、实践应用性、可行性等尤为重要。该阶段对于学生自主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意义重大。

假期实践阶段即在假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对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现况的调查、对卫生技术人员或者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等。活动的内容不要求难度,但要求完成度和效果。该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卫生管理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上一篇:《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下一篇:优化卫生事业管理学术型博士培养模式的初探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