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青年村医:我要在乡村“活”下来!

主播君的话

一个村医在基层会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活”下来?今天,【乡青】栏目聚焦云南省、湖北省6位青年村医,听听他们的基层生活故事~

src="http://p1.qhimgs4.com/t0172f0575c3670ecca.jpg">

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的“95后”村医钟丽萍,是岩因村唯一的年轻村医。

别看她年纪小,她可是近两千名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左一:钟丽萍?右一:张惠仙

“姨妈忙不过来,村子需要我。”钟丽萍的姨妈张惠仙是一名扎根乡村几十年的村医。2017年,因为村寨里的卫生室医生人手不够,钟丽萍决定经过培训,成为一名像姨妈一样的村医。

山路曲折,为了更快地到病人身边,钟丽萍还学会了骑摩托,成了山里的一名“机车女孩”。遇到难走的路段,她只能推着摩托前行,“有一次出诊,我走了六公里多的山路。”

岩因村在中国的西南角,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走出了大山,只有老人留守在农村。并且,老人多为拉祜族、哈尼族和傣族,不懂汉语,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钟丽萍成了他们的“救星”。钟丽萍会耐心地为老人检查,告诉他们应该按哪些穴位。在这些留守老人的心中,钟丽萍就像他们的子女一样关心他们。

“正是因为年轻人少,我才要坚守在这里,守护村民的健康。”钟丽萍说。

你相信有人会因为买不起手电筒而选择点一株火把赶路吗?

1993年大专毕业的余自光,回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丹珠村成为了一名村医。

贡山县地处怒江大峡谷的边缘。和钟丽萍一样,余自光的出诊路也异常崎岖。行医时上吊桥、下激流、穿悬崖、走夜路已是常态。

村医收入普遍偏低。早年间,余自光的工资只有36块钱。而当时一把电筒要3.5元,两块电池要1.5元,为了节省手电筒换电池的钱,深夜出诊和回家的路上,他就自己做火把来照明。

久而久之,村民们就称他为“火把医生”。

火把,不仅成为了余自光出诊路上的光,也是病人心里的光。

在“医圣”李时珍的故乡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有一名独手看病的村医,名叫张威。

为便秘后几经灌肠无效的老人掏过粪便,为抢救过敏的病人一天一夜没合眼,为孤寡老人垫付医药费……他用一只手撑起高德畈村2000余村民的健康。

12岁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右手,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医术的神奇,由此在心中埋下了成为医生的种子。

2005年,张威从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先是在县医院实习。期间,他发现许多村子没有医生,老百姓无处看病。所以,他决定放弃留在县医院的机会,回到漕河镇高德畈村做一名乡村医生。

“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失去一只手的张威在行医中会有很多的不便,打针、配药、电脑录入公卫数据都只能用左手,但张威对自己工作要求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新冠疫情暴发时,张威在村卫生室吃住长达70多天,挨家挨户测量体温,高效管理流动人口,最终保障了高德畈村的零感染。

李小锦18年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松毛棚村的乡亲们。她是乡亲们眼中可爱倔犟的驼背医生,也是乡亲们随叫随到的“120”。她说“能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是她的职责。”

李小锦出生三天时得了破伤风,持续抽搐23天,导致脊椎错位。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背也越来越驼。也曾遭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和嘲笑。但生性坚强的她从未被身体的病痛打倒,面对命运没有服输过。她坚持读书、学习,还自学考取了执业医师证。

起初李小锦在外村经营一家私人诊所,收入也很不错。后来得知自己家乡的村子没有村医,就关闭了诊所回来做了村医。

为了能及时得知村民的需求,她的电话号码全年24小时向全村村民开放,还自费购买了一辆小型轿车,只要村民生病,无论白天黑夜,她都义不容辞的赶到病人家中救治。

上一篇:县编办:深挖机构编制潜能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