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全县参保人数达23.7万人!利津县医疗卫生事业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许洪胜 见习记者 刘欢 闫毅杰 东营报道

10月29日,利津县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提升群众满意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基本医疗专场发布会。县医疗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通报了全县基本医疗工作、医保政策落实、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下沉、药品专项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利津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金娥通报了全县医疗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她指出,2021年,利津县医保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医保领域群众反映的高频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效能,优化经办服务水平,助力医共体建设,打通医保服务 “微循环”,持续打造“奉献为民、医保惠民”服务品牌,加快构建覆盖全民、保障适度、稳健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和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全县医疗保障待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筹资水平继续提高。2021年利津县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达到23.7万人,基本实现了全县城乡居民全覆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财政补助提高到580元,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将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81元提高到90元,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最高达到75%,进一步减轻了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持续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提高“两病”门诊待遇保障,取消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将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或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由500元提高至600元;全县基本公卫系统管理的17532名高血压、糖尿病患整体纳入保障范围,有力保障“两病”患者门诊用药需求,截至目前共为10504人次报销27.78万元。扩大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将部分花费较大的慢性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门诊慢性病病种居民由35种扩大到57种,让更多的慢性病患者享受到政策红利。医疗救助实现兜底保障。今年以来,一站式救助9743人次,救助金额469.58万元,再就助2.35万元,线下救助313人次,救助金额55.02万元。组织群众参加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惠东保”,“惠东保”作为新型补充医疗保险,能够有效减轻大病患者个人和家庭治疗大病的经济负担,为参保群众增添了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坚实屏障。

服务大局,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落实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及时拨付疫苗接种费用。根据疾控系统提供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核实每月新冠疫苗接种人次,及时向县内各接种单位拨付疫苗接种费用。今年以来,共拨付接种费用187.92万元。推进医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医保扶贫政策不变,2021年全额资助贫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6491人次,参保补贴资金222.24万元,截止到8月住院报销1088人次,待遇支付533.09万元;共为2259人办理门诊慢性病待遇,慢性病报销2068人次,待遇支付188.6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27人次,补偿137.17万元。

推进药械招采落地,让更多群众用上放心药、便宜药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药品耗材采购制度,推进国家组织第四批45种和省首批40种集采药品的落地执行工作,国家组织第五批61种集采药品于10月15日落地执行,其中,前三批国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做好国采冠脉支架、跨省人工晶体和国家、省首批五类高值耗材集采落地执行工作。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在利津落地执行成效显著,冠脉支架由此进入“平价时代”,县中心医院采购的冠脉支架(又称“心脏支架”)从7190元降至469元,降幅超93%。

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打造质优高效经办服务新模式

异地联网结算范围更广。设立“跨域通办”专项窗口,主办医保业务“全省通办”事项,实现了异地急诊转住院联网备案、转外就医备案等15项工作“全省通办”。1-9月,利津县跨省异地就医人员联网结算140人次,基金支付201.85万元,省内异地就医人员联网结算395人次,基金支付492.43万元。医保经办服务多样化。大厅医保窗口采用轮岗制、业务小组化模式,积极推行服务窗口“延时服务”节假日“值班听班”制度,多角度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开通老年人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及时回应老年人关切、关注的问题;推行异地安置备案“不见面”办理,生育津贴申领、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备案及变更均实现“掌上办”;推行医保电子凭证,全县94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省内“一卡码”通刷。建立基层医保服务站。依托便民服务站、基层卫生室等服务点建立医保工作站,进一步推进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经办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政策宣传及时到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医保政策“大讲堂”活动,将“被动答复”转变为“主动宣讲”,前往明集、北宋等乡镇街道开展医保政策宣讲7次,组织召开现场会3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真正让群众懂政策会用政策。

上一篇:贵州:培养激发人才活力,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