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做好农村改厕档案整理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目标”,大规模农村改厕工作即将推开。档案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各司其责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改厕档案管理纳入改厕建设管理程序,与改厕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规范农村改厕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确保改厕档案真实、完整与安全,真正把农村改厕做成惠民实事

俗话说:“人生无小事,吃喝拉撒睡”,这是古人对人生理需求的经典概括,“拉撒”看似“区区小事”,却一日不可或缺。自远古到现代,厕所经历了从随地便溺-茅坑茅厕-抽水马桶的变迁,这一变迁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健康文明的发展进步。农村改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展现出了喜人的面貌,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计划将达到80.3%。然而在西部受自然条件限制,群众生活习惯和认识水平影响,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卫生厕所普及率远低于平均水平,笔者所在县的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不足25%。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目标”,无异于进行一场艰苦的“厕所革命”。大规模农村改厕即将推开,为确保农村改厕质量,提升民众生活品质,要多管齐下致力改厕,既要重视改厕工程的建设、运营管理与监督,也要创新改厕档案的管理模式。

一、明确责权利,建立各司其责的创新型档案管理体系

改厕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既有文字内容,也有具体实物,还包括工作轨迹影像资料以及视频、音频、APP软件等,是对新一轮轰轰烈烈“厕所革命”的历史记录,需要留存历史,也需要展示历史。要强化高层设计,明确农村改厕、厕所运营管理相关部门、镇村两级的权责利,划分档案局、改厕主管部门(卫生健康、住建、农业农村等)和建设主体单位(镇村两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将改厕档案收集、整理纳入改厕建设管理程序,与改厕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建立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各责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改厕档案的管理,亦可聘请或抽调档案专业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实地操作或指导,这样既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同时也防止责任推诿。档案人员要积极主动对接、提前介入,在“改厕进行时”实时收集,避免时过境迁凭记忆搜索,凭经验组织材料,拼凑改厕档案资料。加强改厕档案的管理,对改厕施工活动进行实时记载,实际上对相关单位、人员有了很大约束,使其心存危机感、畏惧感,减少和避免了“犯错”的机会,有利于规范施工、清廉施工。

二、更新观念,前瞻思维,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农村改厕项目实施多年来,领导层重视、紧盯改厕项目管理及运行,但对于项目档案管理几乎不过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村改厕长期没有专门的资料管理人员,这样的状态严重影响着改厕档案管理的质量,改厕档案仅仅局限于“有没有”的层面。从目前顶层释放的信号来看,农村改厕即将迎来大气候,改厕档案的管理要顺应新时势,要有质量管控意识,快速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第一,在充分调研、征询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归档原则,科学制定改厕档案管理规则,确定农村改厕档案的归档范围。明确前期立项文件、设计阶段文件、施工阶段文件、资金监管文件以及质量验收文件等归类细目。在改厕过程中,对于创新生成的重要而未能列入归档文件范围编目的,及时补充纳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二,规范农村改厕档案的收录、整理。改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载体档案资料,要严格按照档案的管理规则规范收录、整理。改厕虽然是几平方米的小工程,然“见微而知著”,小变化最终会演变为大变化,要紧盯项目审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重要环节,牢牢抓住风险点,注重抓好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票据等会计资料的立卷归档,严格遵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规范农村改厕档案的保管。单位所产生的所有门类档案的保管在单位的档案室,由承担改厕任务的科室按档案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整理,为有利于工作延续性,暂时由其保管,但不得超过3年,期满后编制农村改厕档案案卷目录,按档案室相关规定移交。如单位无专门的档案室,由承担改厕任务的科室整理后交单位文书部门妥善保管或移交县档案馆。改厕档案的保管要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场所,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的必要设施。

上一篇:张家港市病残儿童的分析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