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规划建

高校的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工作的文件,是各教研组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整个过程中有统领全局的作用,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设计良好的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医学相交叉的学科,在医学类学校培养卫生管理类的学生,构建医学类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模式落后

新医改以来,全国医疗制度体系、各级医院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都需要掌握现代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认定和确立仍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对于国家政策的总体思想把握不准,按照旧计划培养出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1.2 专业不具有特色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不存在卫生事业管理这一专业,多数院校只是将其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设立,其专业特色问题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各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以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模式为主,课程设置缺乏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没有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受到总学时数的限制,一些相关专业课程仅仅开设了应用性的课程,未开设相关基础知识学科,各课程间缺乏相互联系,导致卫生管理专业没有交叉学科应有的特色,学生基础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达标,社会适应性差。第二,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更新速度慢。目前各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重复编写情况严重,教材安排混乱,更新慢,最长使用年限甚至有十余年。卫生领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基本每年都会有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出台,改变着卫生系统原有的格局。但由于编写教材内容本身具有滞后性,改革的新思路无法迅速在教材中体现,这样使得学生不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状况,不能达到相应的社会需求。第三,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资源、水平不足,甚至可能出现一个教师身兼数门课程的情况,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巩固专业知识、进行课题研究。专业老师年资过浅,普遍缺乏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整体的认识,更欠缺专业实践的技能和相应的教学经验,造成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对专业方向理解上出现误区。

1.3 就业指导存在问题

我国就业指导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相关的工作机构已经到位,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但我国的就业指导还没有具体细化到各个专业,也无法满足我国就业形势的需求。多数高校以理论化、工具化和季节性为特征指导工作,缺乏相应的市场灵活性和长期性。应当做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开展并完善本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终身教育,并建立全程指导、全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2 规划建议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现代教学计划和体系,其中包括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应当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合理的实践计划,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

2.1 构建合理专业体系

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我们应按照本专业教学的特点与要求,结合专业技能、岗位需求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深入卫生机构单位以及各大院校,调查掌握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讨论确定课程体系安排,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健全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医学院校非医类专业的特色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最终达到基本培养目标。

2.2 整合医学类课程,缩减整体课时数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临床医学类课程的课时数应进一步缩减。根据国外和国内多所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建议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安排中的医学类课程整合为人体机能学、人体形态学和临床医学概论三类,同时减少学时数。另外还要强化临床示教教学,可以取消临床见习。

上一篇: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