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针对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初,作为对卫生管理专业领域的一个通识性基础课程介绍,另一种是作为收尾课程,在本科学习阶段尾声,作为卫生管理的统领概括课程。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第二种授课方式。

卫生事业管理学涵盖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很大部分内容,有很多章节的内容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作为独立课程讲授的,从教学内容上具有多重特性。

一、课程基本情况与特点

1.理论性。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职能应用于卫生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卫生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因此,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必须掌握好卫生事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2.实践性。从课程内容上看,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和我国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如卫生组织、药品政策和管理、卫生改革与发展、医疗保障制度。尤其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当进行,课程教学也一定要紧跟时事的节奏和步伐。

3.综合性。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课程,涉及管理学、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经济学、药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1]

由于在医学院校中卫生事业管理学属于小众化的课程,并未受到极高的关注和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配置,因此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令人担忧。从授课对象上看,以四年级的学生居多。但由于四年级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涉猎的欲望就要低于初入大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再加上有考研、就业准备等因素,故而影响了授课效果。

二、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自身课程的特点和教师所需达到的不同教学目标设计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以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为便,笔者认为其课程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在总学时的分配上,以54 学时为例,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时长可分别均为8-10 学时,总合学时达到16-20 学时,占54 学时的30%-40%,实践学时的总合占比上限不要超过40%(即20学时),否则会影响理论教学的完成情况。

1.课内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由多种教学方法组成的实践教学形式。

(1)翻转课堂。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教师提前准备的授课小视频,并在课堂上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完成师生、生生交流,同时对知识疑点的讨论。翻转课堂教学可以选择知识体系介绍清晰完整、较易于掌握和理解的章节进行,如“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教师可以制作20 分钟以内的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并在教学视频中留下命题作业,用于课堂学生分组的命题任务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分别按照教师所安排任务进行课堂展示,几个小组的课堂展示内容就构成了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

(2)PBL 问题教学法。PBL 教学是一个以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均是以问题为主轴来构架的,学生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入学习,[2]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育引导,沿问题构架出整个知识体系。在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中可以选择在我国长期存在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章节内容进行PBL 教学,比如“卫生资源管理”。又比如,针对我国卫生资源在某些领域长期存在浪费与不足并存的情况,教师可以设定“我国卫生资源是否存在微观的浪费与宏观的不足”的问题引入教学,并把这一问题贯穿于资金、设备、建筑、信息、技术、人力等各种卫生资源的评价中来构成整个卫生资源管理章节的教学。[3]

(3)CBL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之前可以使用引导案例引入知识讲授,理论讲授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总结性的应用案例,也可以在整个章节中以一个案例贯穿整章,或是不同内容使用多个小型案例。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中的“卫生规划”“卫生组织”“卫生政策”这些理论性较强,同时又由于内容特点容易偏枯燥的章节非常适合引入案例的教学形式。如“卫生规划”中可以以某地区的省级卫生资源配置和地市级的区域卫生规划的实际案例按卫生规划过程进行介绍,增加内容的生动性,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要注意的是,在案例的引用上要注意信息的可公开性。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改
下一篇:没有了

Top